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嵌入式系统概述
vitty1124 | 2008-10-15 11:26:41    阅读:1224   发布文章

第一章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与发展历史

内容摘要:嵌入式系统诞生于微机时代,经历了单片机的独立发展道路,应此,为给嵌入式系统以准确的定义,必须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史,结合其在应用领域的特性给予科学的定义。

1.1 现代计算机发展史

电子数据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由于受到价格、体积等因素的影响,当时计算机只能作为一种奢侈品被供养在机房中,一般人很难接触到计算机,知道20世纪70年代,微处理的出现,计算机才走出机房,进入普通人生活中。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计算机不仅体积小,价格也低廉,而且性能高。由于微处理器的告诉数值处理能力,引起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人的兴趣,将微机做一些处理后,就能作为一个对象嵌入到其他系统中,以实现控制的自动化。比如讲微机的外围等设备加固,加上特殊的外围电路,就可以作为一个马达的加速控制器。这样以来,微机就失去了原来的形态和通用性。为了区别原来通用的计算机系统,把嵌入式到对象中,用来实现对象自动化控制的计算机称为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因此,嵌入式系统诞生于微机时代,将一个计算机系统嵌入到其他对象中是嵌入式系统的本质。

1.2 现代计算机分支

由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需求出现,其技术要求和发展方向与通用计算机系统完全不同,必然导致了现在计算机系统出现了通用计算机系统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两个方向

通用型计算计算机技术要求是高速、海量的计算和处理能力,其技发展方向总线速度不断提升和存储容量的无限扩大;而嵌入式系统技术要求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其发展方式则是与对象的嵌入能力、控制能力和控制的高可靠性。

早期人们总是对通用计算机进行改装后,嵌入到大型的工业控制系统中。但对众多的应用领域(如信息家电、仪器仪表、工控单元。。。)是无法将通用计算嵌入的,而且通用计算机系统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其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应此必然导致了现在计算机系统出现了通用计算机系统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这两个分支。

如果说微型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进入了现代计算机系统时代,那么嵌入式系统的诞生,标志计算机系统进入了通用计算机系统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并行发展的时代。著名嵌入式系统专家沈绪榜院士认为“计算机是认识世界的工具,而嵌入式系统则是改造世界的产物。”

1.3 两大分支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通用计算机系统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专业化分工发展,导致20世纪末、21世纪初,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领域集中精力发展通用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技术,不必兼顾嵌入式应用要求,通用微处理器迅速从286、386、486到奔腾系列;操作系统则迅速扩张计算机基于高速海量的数据文件处理能力,使通用计算机系统进入到尽善尽美阶段。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则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这条独立发展的道路就是单芯片化道路。它动员了原有的传统电子系统领域的厂家与专业人士,接过起源于计算机领域的嵌入式系统,承担起发展与普及嵌入式系统的历史任务,迅速地将传统的电子系统发展到智能化的现代电子系统时代。

因此,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两大分支的里程碑意义在于:它不仅形成了计算机发展的专业化分工,而且将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任务扩展到传统的电子系统领域,使计算机成为进入人类社会全面智能化时代的有力工具。

1.4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我们从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中不难看出,嵌入式系统是嵌入到对象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性、专用性和计算机系统是嵌入式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对象系统称为嵌入式系统的宿主系统

1.4.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IEEE嵌入式系统定义:

         嵌入式系统是控制、监视或者辅助操作机器或设备的装置。

国内定义:

        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1.4.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我们从嵌入式系统的三个要素来分析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与“嵌入性”的相关特点:由于是嵌入到对象系统中,必须满足对象系统的环境要求,如物理环境(小型)、电气/气氛环境(可靠)、成本(价廉)等要求的特点。

与“专用性”的相关特点:软、硬件的裁剪性。满足对象要求的最小软、硬件配置等。

与“计算机系统”的相关特点:嵌入式系统必须是能满足对象系统控制要求的计算机系统。与上两个特点相呼应,这样的计算机必须配置有与对象系统相适应的接口电路。

    另外,在理解嵌入式系统定义时,不要与嵌入式设备相混淆。嵌入式设备是指内部有嵌入式系统的产品、设备,例如,内含单片机的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工控单元、机器人、手机、PDA等。

从应用和技术来看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u     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以及电子技术与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点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度分散、不断创新的知识集成系统。

u     嵌入式系统通常是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特定应用的。

u     嵌入式系统和具体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升级换代也是和具体产品同步进行的。因此嵌入式系统产品一旦进入市场,就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u     为了提高执行速度和系统可靠性,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一般都固化在存储器芯片或单片机中,而不是存贮于磁盘等载体中。由于嵌入式系统的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另外,由于大部分嵌入式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因此对程序的质量,特别是可靠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u     嵌入式系统本身并不具备在其上进行进一步开发的能力。在设计完成以后,用户如果需要修改其中的程序功能,也必须借助于一套开发工具和环境。

u     通用计算机的开发人员通常是计算机科学或者计算机工程方面的专业人士,而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却往往是各个应用领域中的专家,这就要求嵌入式系统所支持的开发工具易学、易用、可靠、高效。

1.4.3 嵌入系统的分类

按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和属性,那么符合嵌入式系统三个要素的系统就可以称为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按形态分类可以分为设备级(工控机)、板级(单板、模块)、芯片级(MCU、SoC)。

   有些人把嵌入式处理器当做嵌入式系统,但由于嵌入式系统是一个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的含义,因此,只有将嵌入式处理器构成一个计算机系统,并作为嵌入式应用时,这样的计算机系统可称作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与对象系统密切相关,其主要技术发展方向是满足嵌入式应用要求,不断扩展对象系统要求的外围电路(如ADC、DAC、PWM、、日历时钟、电源监测、程序运行监测电路等),形成满足对象系统要求的应用系统。因此,嵌入式系统作为一个专用计算机系统,要不断向计算机应用系统发展。因此,可以把定义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引伸成,满足对象系统要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1.4.4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道路

(1)单片机开创了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道路

    嵌入式系统虽然起源于微型计算机时代,然而,微型计算机的体积、价位、可靠性都无法满足广大对象系统的嵌入式应用要求,因此,嵌入式系统必须走独立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芯片化道路。将计算机做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开创了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的单片机时代

    在探索单片机的发展道路时,有过两种模式,即“Σ模式”与“创新模式”。“Σ模式”本质上是通用计算机直接芯片化的模式,它将通用计算机系统中的基本单元进行裁剪后,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构成单片微型计算机;“创新模式”则完全按嵌入式应用要求设计全新的,满足嵌入式应用要求的体系结构、微处理器、指令系统、总线方式、管理模式等。Intel公司的MCS-48、MCS-51就是按照创新模式发展起来的单片形态的嵌入式系统(单片微型计算机),MCS-51是在MCS-48探索基础上,进行全面完善的嵌入式系统。历史证明,“创新模式”是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的正确道路,MCS-51的体系结构也因此成为单片嵌入式系统的典型结构体系。

(2)单片机的技术发展史

单片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SCM、MCU、SoC三大阶段

    SCM即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阶段,主要是寻求最佳的单片形态嵌入式系统的最佳体系结构。“创新模式”获得成功,奠定了SCM与通用计算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开创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道路上,Intel公司功不可没。

MCU即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阶段,这阶段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不断

扩展满足嵌入式应用时,对象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电路与接口电路,突显其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它所涉及的领域都与对象系统相关,因此,发展MCU的重任不可避免地落在电气、电子技术厂家。从这一角度来看,Intel逐渐淡出MCU的发展也有其客观因素。在发展MCU方面最著名的厂家当数PHILIPS公司。PHILIPS公司以其在嵌入式应用方面巨大优势将MCS-51从单片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到微控制器。因此,当我们回顾嵌入式系统发展道路时,不要忘记Intel和PHILIPS的历史功绩。

    单片机是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之路,向MCU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寻求应用系统在芯片上的最大化解决。因此,专用单片机的发展自然形成了SoC化趋势。随着微电子技术、IC设计、EDA工具的发展,基于SoC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会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对单片机的理解可以从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微控制器延伸到单片应用系统。

1.5 嵌入式系统的两种应用模式

嵌入式系统的嵌入式应用特点,决定了它的多学科交叉特点。作为计算机的内含,要求计算机领域介入其体系结构、软件技术、工程应用方法的发展。然而,了解对象系统的控制要求,实现系统控制模式必须具备对象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从嵌入式系统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嵌入式应用的多样性中,可以了解到客观上形成的两种应用模式。

1.5.1 客观存在的两种应用模式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起源于微型机时代,但很快就进入到独立发展的单片机时代。在单片机时代,嵌入式系统以器件形态迅速进入到传统电子技术领域中,以电子技术应用工程师为主体,实现传统电子系统的智能化,而计算机专业队伍并没有真正进入单片机应用领域。因此,电子技术应用工程师以自己习惯性的电子技术应用模式,从事单片机的应用开发,这种应用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软、硬件的底层性、随意性;对象系统专业技术的密切相关性;缺少计算机工程设计方法

虽然在单片机时代,计算机专业淡出了嵌入式系统领域,但随着后PC时代到来,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时,嵌入式系统软、硬件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为计算机专业人士介入嵌入式系统应用开辟了广阔天地。计算机专业人士的介入,形成的计算机应用模式带有明显的计算机的工程应用特点:即基于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平台,以网络、通信为主的非嵌入式底层应用。

1.5.2 两种应用模式的并存与互补

    由于嵌入式系统最大、最广、最底层的应用是传统电子技术领域的智能化改造。因此,以通晓对象专业的电子技术队伍为主、用最少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销,以8位机为主,带有浓重的电子系统设计色彩的电子系统应用模式会长期存在下去。另外计算机专业人士会愈来愈多地介入嵌入式系统应用,但囿于对象专业知识的隔阂,其应用领域会集中在网络、通信、多媒体、商务电子等方面,不可能替代原来电子工程师在控制、仪器仪表、机械电子等方面的嵌入式应用。因此,客观存在的两种应用模式会长期并存下去,在不同的领域中相互补充。电子系统设计模式应从计算机应用设计模式中,学习计算机工程方法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设计模式应从电子系统设计模式中,了解嵌入式系统应用的电路系统特性,基本的外围电路设计方法和对象系统的基本要求等。

1.5.4 嵌入式系统应用的高低端

由于嵌入式系统有过很长的一段单片机的独立发展道路,大多是基于8位单片机,实现最底层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带有明显的电子系统设计模式特点。大多数从事单片机应用开发人员,都是对象系统领域中的电子系统工程师,加之单片机的出现,立即脱离了计算机专业领域,以“智能化”器件身份进入电子系统领域,没有带入“嵌入式系统”概念。因此,不少从事单片机应用的人,不了解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的关系,在谈到“嵌入式系统”领域时,往往理解成计算机专业领域的,基于32位嵌入式处理器,从事网络、通信、多媒体等的应用。这样,“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形成了嵌入式系统中常见的两个独立的名词。但由于“单片机”是典型的,独立发展起来的嵌入式系统,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应该把它的统一成“嵌入式系统”。考虑到原来单片机的电子系统底层应用特点,可以把嵌入式系统应用分成高端与低端,把原来的单片机应用理解成嵌入式系统的低端应用,含义为它的底层性以及与对象系统的紧耦合。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